如今,對于許多人來說,“穿新衣,過新年”已不再是一種渴望,就算每月買幾件新衣服也不是件難事。然而,廢舊衣服怎么辦?從表面上看,這只是老百姓身邊不起眼的“雞肋”,實際上對國家資源、環境的保護也有著不小影響。廢舊衣服的再使用和資源化利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。
填埋或焚燒,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環境;資源化再生利用又存在技術難和效益低等問題。“現在家里攢了很多廢舊衣服,拿去捐贈吧,沒人要;堆放家里吧,占地方;扔進垃圾桶吧,又覺得挺可惜。”的居民張某感慨地說,本以為收破爛的會回收這些衣物,誰知道他們也不要,真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了!“人們捐來的衣物,即使有七八成新,把這些衣物大量堆放到倉庫里,也挺危險,很容易著火。“如果把這些廢舊紡織品用于填埋或焚燒,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環境;如果將其資源化利用,又存在技術難和效益低等問題。 如今的廢舊衣服處理問題,確實難倒了許多人。
“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。”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的人們都知道,一件衣服的使用價值大抵是這么耗盡的。 過去,在心靈手巧的主婦眼中,無法再穿的舊衣裳仍有用處,比如改小了給孩子們穿,剪成小塊塊做鞋墊、抹布、尿布,甚至還可用作打補丁的上好材料,可謂窮日子有窮過法。過去是“香餑餑”,今天為何成了“雞肋”?“壞就壞在后來出現的‘洋垃圾’上。”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大量國外廢舊衣服進口到中國,沖擊了國內的二手貨市場,一些沒有經過清洗、消毒的廢舊衣服帶來病菌等問題,加上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,讓消費者產生了心理障礙,也改變了消費觀念。
時至今日,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許多生活用品從短缺變成了過剩。現在除了少數趕時髦的人,或在衣服上貼塊補丁,或者打幾個洞,大多數人往往沒等衣服穿舊就淘汰了。 目前廢舊紡織品利用率不到3% 紡織品生產消耗許多資源,應支持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,鼓勵和規范二手衣交易市場發展 廢舊衣服真的沒了市場和需求嗎? 據有關數據統計,我國每年產生廢舊紡織品2300多萬噸,與此同時,每年需進口2100萬噸紡織原料。目前,廢舊紡織品利用率不到3%,遠低于發達國家如英國的16%。“紡織品還消耗很多其他資源,比如生產1噸棉花需要15噸水,生產1噸化纖原料用掉925度電等。
如果將這些廢舊紡織品利用率提高到60%,每年可節約1634萬畝耕地,相當于節約19%的全國棉花種植面積;可節約石油1880萬噸,相當于節約出半個大慶油田。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的高價值利用技術已經獲得突破,只要加以有效推廣,實現上述節約目標不是沒有可能。 “即使生活富裕了,也要提倡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。國外不少億萬富翁以穿上貼有標簽的二手衣服或再生原料衣服為榮,包括舊衣服在內的廢舊紡織品再利用,有利于節約資源、保護環境,是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,人們應該轉變觀念。應該鼓勵二手衣交易市場發展,投入不多的資金用于購買服裝清洗、分揀的設備,建立一些示范點。
資源再生利用仍然粗放 建議健全回收、流通、分揀體系,推進行業聚積整合、集中治污 與廢舊有色金屬等資源的再生利用相比,廢舊紡織品的經濟利用價值較低,其再生纖維或產品的性能往往難以達標,高價值化再生利用并非易事,許多發達國家也沒有解決此類問題。 “這種資源化利用屬于循環經濟范疇,技術創新是關鍵,需要國家整合相關資源和技術力量攻關,單靠市場化發展行不通。”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,如何統籌全國資源,推進產業良性發展,我們需要抓好試點、示范工作很重要,其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回收體系,保證企業的原材料來源;在廢舊紡織品的再使用方面,應加大宣傳力度,轉變人們的觀念;在資源再生利用方面,先要初步用起來,然后再推進高質化利用,同時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再生產品的應用問題。
綜上所講,在消費日益增長的今天,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資源的再循環利用的模式,全球資源日益減少,這就需要我們發揮環保意思,加大資源的回收利用。